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休闲娱乐

把家暴苦难当喜剧演,还能成为票房冠军?多亏了“意大利贾玲”

时间:03-29 来源: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2

把家暴苦难当喜剧演,还能成为票房冠军?多亏了“意大利贾玲”

早晨,女人醒来跟丈夫说早安。丈夫的回应是:一个清脆的耳光。但女人没反抗、没愤怒、没不解,脸上甚至看不到一丝情绪。而是自然地拿起梳子梳头,穿鞋下床,收拾被子,洗漱,换衣服,再系上围裙。接着,给一家6口人做早餐。这是1946年,意大利普通女性一天的开始。谁能够想象,明天会怎么样:还有明天C'è ancora domani2023年,意大利票房冠军。人口总数不到6千万的国家,有至少500万人看过这个电影。你可能很好奇,人家的票房冠军怎么长这样:黑白片,没有大场面,也不是合家欢。但想想也合理。女主宝拉·柯特莱西,你可以理解为“意大利贾玲”。她是国民喜剧女星,前有《人艰不拆》《特工妈咪》《高速路上一只猫》等多部同时作为主演和编剧创作的电影。《还有明天》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作品。但你以为意大利观众看这部片,都是冲着她的人气吗?同样是女性视角,同样是一段揪心的母女情,宝拉·柯特莱西所讲的故事,绝不是简单的怀旧和治愈。这是宣言。是行动纲领。更奇妙的是,竟然它还是一部喜剧。01痛苦,已经成为了日常。女主迪莉娅(宝拉·柯特莱西 饰)的苦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家庭、社会、暴力……她要养育三个孩子:勤劳懂事,却不能上学的大女儿;两个满嘴脏话、不懂礼貌,却享受着“少爷”待遇的小儿子。她还要照顾卧病在床多年的lsp公公。这个老头身体虽瘫,心却不瘫,迪莉娅每天伺候他吃喝拉撒时,都要遭他“咸猪手”的猥亵。当然了,迪莉娅还有一个小肚鸡肠、贪婪霸道的丈夫。他不允许妻子接受陌生人送的巧克力,自己却隔三差五跑出去找女人。哦对了,他还热衷家暴,且每次家暴的缘由都是……没有缘由。马桶堵了,打她。盘子碎了,打她。陌生人送了一块巧克力,打她。在这样的环境下,迪莉娅每天除了要操持全家人的生活,还要进城打好几份零工。早上去给有钱人家的老人打疫苗,中午去雨伞店做修伞工,下午去纺织厂洗床单,晚上还得在家兼职做一些针线活,等第二天一早拿进城里的店铺换钱。这些零工也处处是压榨。比如修雨伞这份工作,迪莉娅干了三年,拿到的工钱还没有新来的小白多。她问老板凭什么,对方答:人家是男的。在彼时父权制根深蒂固的意大利,男性不只是性别,更代表了身份、地位、捷径,甚至是一种“能力”。迪莉娅的丈夫和公公都对自己拥有这种“能力”引以为傲。这对父子有一段震碎三观的对话,发生在迪莉娅被丈夫家暴之后。老头对儿子说:听老爸一句劝你不能一直打她(迪莉娅)否则她会习惯的偶尔狠狠地打一次,让她长记性我就是这么对你妈妈的你见过她回嘴吗他们是毫无情感的施暴者,理所当然地行使和“维护”着自己的暴力。但这部电影对女性压迫的部分,处理得很有意思:暴力的呈现并不残暴,伤痛也在暴力发生的同时,即刻被消解了。从电影的第一场戏开始,这种“消解”就无处不在。比如开头提到的早安耳光,迪莉娅被丈夫打完之后,仿佛无事发生,不动声色地开始一天的忙碌。明明是那么直白的压迫。但画面却和谐到,当复古欢快的爵士乐响起时,你会忍不住猜,她被扇完耳光后,下一秒是不是要跳起舞来?后面还真的跳了。有一段“大型家暴现场”,丈夫虽然对迪莉娅挥着拳头和巴掌,我们却听不见任何殴打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画风诙谐的意大利舞曲。这场残酷的家暴,瞬间在这段音乐的配合下,变成了一段有些幽默的“双人舞”。而迪莉娅被殴打流出的鼻血,和脖子上被掐肿的淤青,全是用5毛特效做出来的,看起来很假。这种“假”。这种被5毛特效做出来,2秒钟后突然又消失的鼻血和淤青。不就是那些长久以来被主流社会漠视和否认。深深烙在女人心灵,又被无足轻重地抹去的伤害?这种悲喜结合的创作手法,是宝拉·柯特莱西从祖母的传记中汲取而来的灵感。从那个时代走过来,她经历过太多残酷。但宝拉记得,无论她在讲述多么痛苦的事情时,脸上都带着微笑。她突然发现,喜剧不是一种你选择的形式。而是痛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代表着她们的勇气。也代表着你看到的所有岁月静好背后,都可能爬满了虱子。于是,柯特莱西选择了黑白的电影色调,让故事以一种“过去式”的形式呈现。让鲜活、有生命力的女性,重新回到她们自己的视野。02可能还是免不了有人会问。她们既然要忍受压迫那么多年,为什么不选择离婚?要知道,直到1970年12月1日之前,离婚在意大利还是非法的。其实,女主不是没想过改变。尤其是当她不知如何面对女儿时。电影中的大女儿既心疼母亲迪莉娅一次次挨打,又为她一次次的逆来顺受感到愤怒。女儿曾声嘶力竭地问她:“为什么你要这样对自己?你为什么不离开?”迪莉娅在漫长的沉默后,无奈地轻声反问女儿:“我该去哪?”这一刻,一直沉溺在苦难中的女人,眼神突然复杂起来。原来迪莉娅一直都清醒而自知,多年的逆来顺受和隐忍,只不过是她在自欺欺人的乐观。毕竟这样的乐观,是把日子过下去的方式。她当然知道自己应该反抗。但。不是她不为,而是她不能。那个时代没有给过普通女性发起反抗的权利,迪莉娅能做的,只有在隐秘的内心深处,一步步另辟蹊径,试图找到“解脱”的方法。尽管一开始,这些方法并不是那么的“独立”,也没有多么的“女权”。比如,她希望女儿能尽早嫁给出身中产阶级的男友,摆脱不堪的原生家庭,过上好日子。为此,迪莉娅瞒着丈夫偷偷存了一笔私房钱,准备用来给女儿买婚纱。又比如,十几年前错过她的初恋男友(一个看起来很朴实的汽修工),如今说想带她私奔,重新开始。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迪莉娅心里泛起波澜,脸上是难掩的期待。可把未来寄托在别人(尤其是男人)身上的梦,往往都有一个特点。易碎。女儿终于订婚后,迪莉娅才发现一向性格温柔的准女婿,竟也和丈夫一样,是个暴躁易怒、控制欲极强的男人。她意识到,自己努力促成的婚事,很可能会让女儿走向另一个残暴、压迫、痛苦的深渊,成为又一个像她一样不幸的女人。她不再期待另一个人来拯救自己,而是把攒下来准备买婚纱的钱,全给女儿拿去读书。此时此刻,迪莉娅比任何人都知道,女儿最需要的不是一段美满的婚姻,而是一个上学的机会。唯有这条路,她可以靠自己走出去。即便未知。即便漫长。03Sir对《还有明天》比较欣喜的一点是,它所呈现的女性主义,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女性叙事的僵局。或许是直面女性议题的文艺作品,往往都太压抑了:比如描述女人堕胎之痛的《正发生》,不仅在观感上一刀刀剜人身心,更是把女性饱受屈辱的命运血淋淋地甩到了观众的脸上。比如女性被男人拐骗、当成发泄欲望和暴力的工具,囚禁了7年的《房间》,残酷到每一秒都在挑战观众对苦难的忍耐力。又比如讲述了在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女性不得不被“传统美德”和“分内职责”道德绑架的《82年生的金智英》。我们去思考困境,然后呢?观众在接受一次次“痛”的洗礼后,更期待着发生点不一样的剧情。于是《还有明天》来了。当铺天盖地的“大女主”杀到荧幕上时,大家才那么的兴奋,因为她们复仇、强大、没有雌竞,这些元素堆砌起来的,是酣畅淋漓的爽。但。很少有人可以说清,平凡的力量,从何而来。电影中一个频频反转的悬念:女主收到了一封信。拆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到底是什么能让她乐成这样。一封情书?女儿的录取通知书?还是突如其来的一份遗产?我们有各种猜测。在电影的最后,她换了一身新衣服,涂上口红,把那封信放进包里,让闺蜜替自己打掩护,然后鬼鬼祟祟地、迫不及待地出门。像极了要去私奔的女人。但,迪莉娅并没有去码头或者车站,而是奔跑着前往国体公投所(意大利议会选举投票的地方),终于,谜底揭晓:她手里攥紧的那封信,不是什么情书。而是属于意大利女性自己的第一张选民卡。它代表了她和她们,在忍受漫长的被剥削和被压迫之后,终于可以拿回掌握自己身体、思想决定权的一次机会。1946年6月2日至3日。1300万意大利女性在这一天郑重地投下了属于自己选票,她们有了提出意见、疑惑、反对的权利。也许在那个当下,这张选票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许回到家,她们仍要一如既往地忍受生活的屈辱。但她知道。她还能掌握自己的明天。这明天,并不只属于女人,它也属于整个国家,每一个人。时间在1946年,二战刚结束不久,盟军的美国大兵还在罗马街头执勤。直到最后女主奔赴投票箱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那个生活在家暴阴影下的女人,也就像法西斯时期的意大利。原来,看似普通的对话,也都是伏笔。在暴力之下,滋生的也只会是自私卑劣。片中一个细节。当姐姐要出嫁时,两个小男孩的第一反应:姐姐的床归我了。就连爷爷去世了,他们也同样兴奋:我能有新房间了。是不是很幽默,很讽刺?小孩原本是单纯的。但有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爷爷,潜移默化之下,说出这样的话你又完全不觉得奇怪。面对这样的情况,女主没有反驳,没有批评教育。因为她知道,不改变环境,人性中的劣根,就会代代繁衍。所以她投出的那一张票才格外动人。逃跑或许有效。但为了女性,也为了后代,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未来。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明焉过春天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休闲娱乐